常州拼团购房116群(87)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38人申请入群

中国房地产企业密集出海 内地信贷收紧寻求海外融资

发布时间: 2018-06-03 10:43:5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类: 本地楼市

108次浏览


  随着中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内地信贷政策也在不断收紧,大量房企寻求海外发债“解渴”。中国国家发改委不足一月分两次批复了融创、万科、华远等10余家房地产企业境外发行债券的备案登记。中国房地产企业缘何密集出海融资救急,境内融资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内地发债趋难中国政府近期密集出手调

  房企的冬天。

  随着中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内地信贷政策也在不断收紧,大量房企寻求海外发债“解渴”。

  中国国家发改委不足一月分两次批复了融创、万科、华远等10余家房地产企业境外发行债券的备案登记。

  Wind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22日,2018年以来内地房企已公告计划发行的海外债券达61只,发行总额超过2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05%左右。

  中国房地产企业缘何密集出海融资救急,境内融资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内地发债趋难

  中国政府近期密集出手调控稳定房地产市场,信贷政策收紧也让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越来越困难。

  尤其是近两年来房企融资一直是从紧状态,不断有房企爆出债务违约风险,导致监管层对房企发债的审核更加谨慎。

  上交所信息显示,房企合生创展2018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遭到“中止”,这笔债券拟发行额度为31亿元;而28日,碧桂园拟发行的一笔200亿元额度的公募债,状态也显示为“中止”。

  让市场紧张的还有最近频繁爆发的债券违约事件。自2018年至今,已有21起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其中不到一月就有10起,频繁的违约事件而引发外界担忧和关注,加剧内地企业发债困难。

  此外,中国政府出于降低杠杆率、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考虑,各地债务风险化解的任务不断加重,地方平台融资也进一步收紧,加剧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房企的资金压力。

  海外发债救急

  房地产企业近期缘何密集海外发债?上海业内专家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分析称,一方面与目前海外发债政策趋于宽松有关,另一方面与内地融资机会收缩也有关系。

  业内专家认为,内地房企频繁海外发债说明,资金压力开始增加,对海外融资成本不再过多计较,有救急的考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在中国房企展开规模化竞争的关键时期,房企对资金需求更为迫切,加之信贷市场持续调控,海外发债成为房企短期融资渠道的主要选择。

  深圳华科金控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帮助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发债的跨国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宋杰接受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内地信贷收紧的原因,海外发债两大优势也吸引着中国房企。

  一是限制条件少。企业内地发债,往往对于其公司组织形式、发行人资产及经营情况等有相对严格的规定;而海外发债则更为宽松,企业只需满足基本财务要求、完成信息披露即可。

  二是海外发债时间短、效率高。宋杰表示,内地发债有关部门审批时间一般至少要3个月才能完成,海外8周左右就可以;而公司海外发债的流程也较为简便,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募集效率。这一点,对于急需用钱的中国房企显得尤为关键。

  Wind金融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海外融资债券到期规模在564.75亿元人民币的水平,2019年到期规模增长到1436.95亿元人民币。

  可以预见,2018年是中国房企美元债集中兑付的一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随着房企大量还钱的日子逼近,房企急需海外发债“借新还旧”,未来海外发债需求将持续提高。

  海外发债有风险

  宋杰提醒中国房企,应该将发债周期编排好,发行过多债券会增加自身负债率,如果不量力而行,债务到期整体偿付能力将受到挑战,甚至出现违约,造成严重后果。

  “无论何种发债路径,都是债务,到期都要还。”宋杰表示,房企一味追求发债成功,而忽略了是否与自身盈利能力和消化能力是否匹配也是关键,对于房地产企业过去的高收益要趋于平稳过渡,随之也应该相应优化债券种类,梳理存量,在结构化的非标产品上寻找为突破口为上策。

  宋杰表示,中国房企海外发债近期已经出现了监管层面的限制。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近日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严禁企业以各种名义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其市场化融资行为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切实做到“谁用谁借、谁借谁还、审慎决策、风险自担”。

  业内人士分析,《通知》主要是防止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企业进行海外发债,让外债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源。

责任编辑: changzhouadmi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